上海开埠后,最早建立的一批轮船码头就在北外滩这一带。当年东大名路南侧至黄浦江沿岸,码头林立,以1947年上海行号图自西往东,直到大连路,依次为招商局第二码头、老船坞(奥)、马勒码头、顺泰码头、公和祥码头、招商局第一码头、华顺码头、汇山码头、杨树浦码头和黄浦码头。20世纪初,北外滩的码头成为中国航运的枢纽,连接起国内航运和远洋航运。1866年,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拉开了虹口百年航运的历史。东大名路378号的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总部的小红楼,是上海历史上的英商耶松船厂旧址。东大治路上的海员医院、黄埔路上的海鸥饭店/国际海员俱乐部,可以说整个北外滩就是一部上海航运发展的历史。从1980~1985年,我一直在东大名路378号中远上海远洋运输公司(简称上远)大院里上班,对其周边环境的沿革太熟悉了。入大门左手边的东楼/小红楼是上远办公楼,院子东南方向的围墙外是上海港务局五区高阳路码头,时常能看到靠泊在码头边的海船烟筒,听闻海船靠离码头的熟悉汽笛声。大院中间是蓝球场,我虽然喜欢打篮球,但所在的单位一一广州远洋分公司驻沪船技组,鼎盛时期加上航修队才二十几个成员,年轻人才三四个,不能组队玩篮球,所以上班时直接走进西面一幢二层楼房(1947年是安通运输公司堆栈)。1996年中远集团推倒此楼及周边其他建筑物的基础上,建造上远的总部大楼,地图上名为远洋大厦。 |